English| 旧版回顾| 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数据频道 > 海洋
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二)
2014-03-26 | 来源: 国家海洋局网站 | 【 】【打印】【关闭

  3.1 主要入海河流污染物排放状况

  3.1.1 河流入海断面水质状况

  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72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68%、44%和51%,与上年相比,枯水期和平水期比例分别增加18%和6%,丰水期比例降低7%。劣于第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污染要素主要为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氨氮和石油类。

  3.1.2 主要河流污染物排海状况

  72条河流入海的污染物量分别为:CODCr 1 382万吨,氨氮(以氮计)29.3万吨,硝酸盐氮(以氮计)221万吨,亚硝酸盐氮(以氮计)5.7万吨,总磷(以磷计)27.2万吨,石油类3.9万吨,重金属2.7万吨(其中锌20 743吨、铜3 703吨、铅2 004吨、镉138吨、汞40吨),砷2 976吨。

  其中,71条河流的CODCr、氨氮、硝酸盐氮和总磷入海量分别较上年降低0.4%、11%、3%和24%。

  3.2 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3.2.1 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

  实施监测的431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中,工业排污口占34%,市政排污口占38%,排污河占23%,其他类排污口占5%。3月、5月、8月和10月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比率分别为47%、49%、54%和52%,全年入海排污口的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0%,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106个入海排污口全年4次监测均达标,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比例较上年降低7%;129个入海排污口全年监测均超标,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比例较上年增加4%。

 

  2012~2013年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状况

  不同类型入海排污口中,工业类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为58%,与上年相同;市政类排污口和排污河达标排放次数比率分别为45%和46%,较上年略有降低;其他类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为59%,较上年升高。

  入海排污口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悬浮物、CODCr和氨氮,达标率依次为68%、79%、80%和91%;污水中砷和铜、铅、锌、六价铬等重金属达标率均在96%以上。2010年以来,入海排污口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达标率基本保持稳定。

  2012~2013年不同类型入海排污口        2010~2013年入海排污口主要

  达标排放次数比率                 污染物达标率变化趋势

  3.2.2 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差,80%以上无法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水质状况 5月和8月,分别对全国98个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进行监测。5月,70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占监测总数的71%;8月,79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占监测总数的81%。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的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个别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重金属、粪大肠菌群等含量超标。

  2013年5月和8月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等级

  86个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水质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占监测总数的88%。其中,位于农渔业区和旅游休闲娱乐区内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超标率分别为100%和78%。

  沉积物质量状况 8月,对全国91个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质量进行监测,其中32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质量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沉积物质量要求,主要污染要素为石油类、镉、铜、铅和粪大肠菌群。与上年相比,7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类、镉等含量降低,沉积物质量有所改善;19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铜、石油类、镉和硫化物等含量升高,沉积物质量下降。

  生物质量状况 62%的排污口邻近海域贝类生物质量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生物质量要求,主要污染要素为石油烃、铅、砷和粪大肠菌群。

  3.3 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状况

  海洋大气污染物干沉降 在大连老虎滩、大连大黑石、营口仙人岛、盘锦、葫芦岛、秦皇岛、塘沽、东营孤东、蓬莱、青岛小麦岛、舟山嵊山和珠海大万山等监测站开展了海洋大气污染物的干沉降监测。气溶胶中硝酸盐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塘沽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珠海大万山监测站,分别为25.1微克/立方米和3.9微克/立方米;铵盐含量最高值出现在秦皇岛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珠海大万山监测站,分别为9.3微克/立方米和1.3微克/立方米;铜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舟山嵊山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营口仙人岛监测站,分别为400.1纳克/立方米和5.6纳克/立方米;铅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葫芦岛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珠海大万山监测站,分别为211.1纳克/立方米和19.3纳克/立方米。2010~2013年,海洋大气气溶胶中铜和铅平均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硝酸盐呈上升趋势,铵盐基本保持稳定。

  2013年各监测站气溶胶中硝酸盐和铵盐含量

  2013年各监测站气溶胶中铜和铅含量

  渤海大气污染物湿沉降 在大连大黑石、营口仙人岛、秦皇岛、塘沽、蓬莱等监测站开展大气污染物湿沉降通量监测。硝酸盐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塘沽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大连大黑石监测站,分别为7.1吨/平方公里·年和2.9吨/平方公里·年;铵盐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秦皇岛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大连大黑石监测站,分别为3.0吨/平方公里·年和0.9吨/平方公里·年;铜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塘沽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蓬莱监测站,分别为3.2千克/平方公里·年和1.0千克/平方公里·年;铅湿沉降通量最高值出现在营口仙人岛监测站,最低值出现在蓬莱监测站,分别为6.1千克/平方公里·年和0.5千克/平方公里·年。

 

  2013年渤海各监测站硝酸盐和铵盐          2013年渤海各监测站铜和铅

  湿沉降通量                           湿沉降通量

  3.4 海洋垃圾分布状况

  海洋垃圾监测内容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种类、数量和来源。与上年相比,海面漂浮垃圾密度略有下降,海滩垃圾密度基本持平,海底垃圾密度显著下降。海洋垃圾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邻近海域。

  海面漂浮垃圾 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碎片、塑料袋和片状木头等。大块和特大块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29个/平方公里;中块和小块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2 819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15千克/平方公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56%,其次为塑料类和木制品类,分别占27%和9%。78%的海面漂浮垃圾来源于陆地,22%来源于海上活动。

  海滩垃圾 海滩垃圾主要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碎片、塑料袋和塑料瓶等。平均个数为70 252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1 622千克/平方公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38%,其次为塑料类和木制品类,分别占36%和11%。81%的海滩垃圾来源于陆地,19%来源于海上活动。

  海底垃圾 海底垃圾主要为塑料袋、塑料碎片和片状木头等,平均个数为575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36千克/平方公里。其中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83%。

  2013年监测海域海洋垃圾主要类型

 

  2013年监测海域海洋垃圾数量分布

  4.1 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

  全国海洋倾倒量16 085万立方米,较上年减少15%,倾倒物质主要为清洁疏浚物。倾倒区水深基本保持稳定,满足倾倒使用需求;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均满足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与上年相比,倾倒区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个别倾倒区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略有下降。总体上,倾倒区功能发挥正常,未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及其他海上活动产生明显影响。

2004~2013年全国疏浚物海洋倾倒量

2013年全国疏浚物倾倒量分布状况 

  4.2 海洋油气区环境状况 

   全国海洋油气平台生产水、生活污水、钻井泥浆和钻屑的排海量分别为14 793万立方米、45万立方米、77 669立方米和69 128立方米。总体上,油气区及邻近海域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

 

2009~2013年全国海洋油气平台污染物排海量 

  4.3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 

   62个开展监测的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 

   水质状况 海水中化学需氧量、pH、溶解氧和粪大肠菌群等监测要素含量符合增养殖区水质要求的站次比例均在94%以上。部分增养殖区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较高,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中,5月、8月和10月呈富营养化的增养殖区所占比例分别为48%、58%和66%。

 

  沉积物质量状况 沉积物中粪大肠菌群、石油类、硫化物、镉、铅、砷、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等监测要素含量符合增养殖区沉积物质量要求的站次比例均在92%以上,有机碳、六六六、汞和锌含量未见超标,部分增养殖区沉积物中铜和铬的超标率较高。 

  贝类生物质量状况 贝类体内总汞、铜、砷、铬、滴滴涕、六六六、麻痹性贝毒等监测要素含量符合增养殖区生物质量要求的站次比例均在75%以上。 

  综合环境质量 增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等级为“优良”、“较好”和“及格”的比例分别为71%、23%和6%,未出现等级为“较差”的增养殖区,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2006年以来,环境综合质量等级为“优良”的增养殖区比例呈增长趋势。 

2006~2013年海水增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等级比例 

  4.4 旅游休闲娱乐区环境状况 

  在游泳季节和旅游时段,23个重点海水浴场和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4.4.1 海水浴场 

  水质状况 23个海水浴场水质为优和良的天数占98%,水质为差的天数占2%。葫芦岛绥中等13个海水浴场每日水质等级均为“优”或“良”,其中广东阳江闸坡海水浴场每日水质等级均为“优”。连云港连岛海水浴场6月下旬、青岛第一海水浴场7月出现漂浮浒苔,水质受到影响。 

  健康风险 23个海水浴场健康指数为优和良的天数分别占78%和21%,健康指数为差的天数占1%。个别海水浴场水体中粪大肠菌群含量偏高、出现漂浮藻类和垃圾等是影响浴场健康指数的主要因素。 

  游泳适宜度 23个海水浴场适宜和较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占77%,不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占23%。天气不佳、风浪较大是影响海水浴场游泳适宜度的主要原因。 

  4.4.2 滨海旅游度假区 

   水质状况 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平均水质指数为4.4,水质为良好及以上的天数占97%,水质为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3%。浙江嵊泗列岛滨海旅游度假区水质极佳的天数比例达100%。连云港东西连岛度假区6月中下旬、青岛石老人滨海旅游度假区7月出现漂浮浒苔,部分时段不适宜开展海上休闲和游泳等娱乐活动。 

   海面状况 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平均海面状况指数为3.7,海面状况优良。降雨和海面能见度较差引起的天气不佳是影响滨海旅游度假区海面状况的主要原因。 

   专项休闲(观光)活动指数 17个滨海旅游度假区平均休闲(观光)活动指数为3.7,很适宜开展休闲(观光)活动。其中,海南三亚亚龙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平均休闲(观光)活动指数极佳,非常适宜开展海上观光、海滨观光和沙滩娱乐等多种休闲(观光)活动。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掀起一轮学习教育热潮
· 国家海洋局发布《2015年海域使用管理公报》
· 测绘地理信息
· 科技与信息化
· 地质环境
· 地质调查
·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